何為哥德式建築
哥德式建築在結構上有三項特徵:尖拱﹝pointed arch﹞、拱肋﹝vault rib﹞和飛扶壁﹝flying
buttress﹞。這三者都不是哥德時期的發明,就連前面所說的彩色玻璃窗戶也不是,但是經過長時間的經驗累積,哥德式樣建築師正好把這三項技術結合成一體,將以往羅馬式建築的厚重、結實風格,轉變為強調垂直向上、輕盈修長的獨特形式;再加上彩色玻璃窗戶,將光線在宗教上的神秘感表達出來,因此人們身處在哥德式建築之內,會感受到一股神秘壯麗、恍如身置天堂般的氣氛。
哥德式建築自聖德尼修道院之後,規模與氣勢越來越大,主要原因是發展了尖頂肋骨交錯拱頂﹝pointed cross rib
vault﹞的技術。這種拱頂有一個很大的優點:它結實、有彈性,而且輕巧,因為拱帆的重量會被疏導到拱肋上,然後再傳到四個支撐重量的柱子上。但是,只有尖頂肋骨交錯拱頂,建築還是不夠平穩,因為它是彎角頗大的弓形,垂直度又高,所以會產生強大的側推力,這時就需要加上飛扶壁來紓解這壓力。
雖然聖德尼修道院地處於鄉間,但卻影響了城市的教堂建築。從十一世紀初開始,城市開始繁榮,主教躍昇到重要的地位,雄偉的天主教堂遂成為藝術的精華,巴黎的聖母院﹝Notre-Dame
Cathedral﹞正反映出這種現象。
法國的亞眠聖母院﹝Amiens Cathedral of Notre-Dame﹞
雖然沒有巴黎聖母院那樣為是人所知,但它卻是盛期哥德式風格建築的範例。這座教堂的牆壁上設計了很多柱子、拱門和花雕,儘管有這些複雜的裝飾,教堂仍然保持一種壯觀的面貌
亞眠聖母院內部的設計達到哥德風格的顛峰,裡面的牆壁就像柱子與柱子之間被拉緊了的皮革一般,其高聳的拱頂由稜筋﹝rib﹞連接,顯示出一種輕快的力量。當人們從地板抬頭仰望,可以感受到教堂拱頂就像是一個被吊起來的罩篷,尤其當光線從高窗上傾瀉進來的時後,照明效果更是將建築結構的立體感突顯出來,因此教堂內部自然而然的產生一種神聖的效果。
由於哥德時期的石造建築技術十分發達,並且將很多象徵聖像的圖案體系融入到教堂設計,因此哥德式大教堂又被稱為「石造的聖經」或「石造的百科全書」。
位於巴黎西南郊的沙特爾大教堂﹝Chartres
Cathedral﹞是一座哥德式樣的縮影,它在西元 1145 年開始建造時是屬於早期哥德式。西元 1194
年它被大火燒毀,但是屬於聖母馬利亞的聖衣卻安然無恙,因此感動當地居民,花了二十六年再把教堂重新建立起來,而成為盛期哥德式建築的另一典範。至於這座教堂高聳的兩座鐘塔,建造年代則相差了將近三百年,在高度和形式上都是一個很有趣的對比。從沙特爾大教堂的興建過程來看,我們發現隨著建築技巧的克服與改善,使它呈現不同的哥德式風格與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