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速研發太陽能與風力發電,開創能源發展的永續生機
 

黃爾璇委員,為經濟部「核四計畫再評估結論建議書」提出停建核四廠的建議後,顯然地在國、親兩黨推波助瀾下,掀起反停建的聲浪,使人民不能冷靜檢討過去塑造支持核電神話之弊病。其實,當前多數國家雖然尚未全面關閉核電廠,但多已不再開發新核電廠,並轉而投入再生能源的研發,顯見逐步廢核已成為全球共識,台灣又何能反其道而行?惟經濟部該項建議書美中不足的是,以天然氣為主要替代發電能源,未重視太陽能及風力發電,實甚可惜。日前,陳總統出席「太陽能、風力及地熱發電----再生能源在台灣」的國際論壇會議,曾宣示希望在總統府規畫運用太陽能發電設施,堪可補足政策之不足。太陽能發電為目前各國推動最力之核電替代方案,其構想適足以作為我國研發再生能源之準據,爰建請政府早日參採歐美、日本等先進國家研發再生能源之成效,尤應在太陽能與風力的開發上急起直追,並透過政策引導民間社會跟進,以開創能源發展的永續生機,特向行政院提出質詢。

 

說明:
一、經濟部針對核四興建計畫於九月三十日提出再評估報告,林部長在報告中直陳,由於核廢料一直無法獲得妥善處理,百姓對核四安全有疑慮,加上核四繼續興建不見得較其他替代方案經濟,從而建議行政院停止興建核四。然而評估報告一出,反對意見蜂湧而至,尤其過去長期主導核能政策的國民黨更企圖以經濟衰退、產業外移、股市暴跌、電價調漲等現象製造社會支持續建核四的輿論假象,致使國人忽略該評估報告所彰顯的新價值。

 

二、林部長於上任前(五月一日)即曾表示將「暫停尚未發包的核四工程」,當時經濟部能源會仍堅持非建不可,並指稱廢核四的損失遠高於帳面上的八百六十四億元,還包括斷電以及其他社會成本,因此不可能有任何取代核四的替代方案。相較於經濟部當時唯核能是視的獨斷心態,林部長這份「核四計畫再評估結論建議書」至少具體臚列反對續建核四的專業意見,正視終止核四合約的賠償與可能損失,並放棄過去完全拒斥開發新能源的顢頇心態,轉而對於太陽熱能、太陽光電能、小水力、風力能、地熱能、生物能、海洋溫差及廢棄物能源等再生能源的開發抱持開放態度,其轉變殊值嘉許。

 

三、惟觀諸廢建核四後之替代方案,經濟部計劃在北部推動民營汽燃電廠,擴建國光、亞裕、新桃、長生、大潭等汽燃電廠,以補足核四停建後所造成的二百七十萬千瓦電力缺口。此外,在既有兩條幹線外,興建第三條南北超高壓輸電幹線,以增加南北超高壓電線輸電的可靠度。經濟部基於急須補足停建核四所需之電力,乃採取天然氣等發電方式,惟政府仍須認知能源發展應與時俱進,因為核能在過去既然是石化燃料的替代物,在其他更清潔、廉價有效的新電力能源開發成功前,替代能源之天然氣發電亦僅能視為過渡性措施,而非解決電力需求的最終方案。

 

四、是以,經濟部在評估報告中僅以隻字片語指出開發再生能源的新方向,但未規劃具體方案與相關研究計畫,似有流於蜻蜓點水之憾。細稽其緣由,或與能源主管機關長期忽視、排斥新能源的心態有關,從而相對於先進國家開發再生能源的豐富經驗與研究資料,長期依賴核電的我國在這方面顯已嚴重落後。茲以太陽能的開發為例,日本研發適合太陽電池蓄電之屋頂建材,使屋頂成為建築物的發電所,其太陽電池的使用率便日益普及,迄一九九八年,日本已設置將近七千座的屋頂式太陽光發電系統。日本通產省的外圍團體新能源財團(NEF)的太陽光發電補助事業從一九九四年開始接受個人住宅裝設太陽光電系統的申請,每百萬千瓦補助二十七萬日圓,每年申請件數節節上升,根據通產省資源能源廳的調查,由於太陽光發電的普及化,連帶促使廠商的成本逐年下降,顯見政府在能源政策上的新施為對於民間社會確實可以發揮引導作用。

 

五、太陽能之外,風力亦屬潛力無窮的自然資源,目前採行風力發電的國家中,其風力發電在總發電量中已佔有重要比例(例如丹麥佔其總發電量的8% ,德國的舒列斯威•霍爾斯坦州佔有11%,西班牙的那巴拉州則佔有20%)。美國的風力發電,亦已從發源地加州擴及外州,其風力產業擴張迅速,依據美國能源總署的美國風力資源一覽表顯示,若將北達柯他、南達柯他和德克薩斯三州所能利用的風力能源加以總合,即可充分滿足全美國的電力需求,可見風力發電的潛能確實未可限量。反觀台灣西部每年有長達半年的強大季風,政府若能正視這項豐富的自然資源,在西部海岸裝設足量的風力發電設備,風力發電便能取代每年十月到次年三月半年間的火力發電,此外再利用夏季充足的陽光發展太陽能發電,並配合其他再生能源的開發,台灣終能逐漸擺脫依賴核能的偏頗能源政策。

 

久 耐 塑 複合建材 統一編號:89381045 
                 TEL:04-
2389-4399  2381-4283 FAX:04-2381-5309 
  Web site:
http://www.Jns9.com.tw Mail:jns23894399@gmail.com

           

關於久耐塑產品介紹技術資料連絡我們回首頁     Copyright 2004 JNS.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